6月30日,平安消费金融公司
如何判断皮肤屏障是否受损?1、
再好看的鞋子穿起来不舒适都是白
可丽金可丽金因为自己在医美行业
新基建热潮下,软件定义汽车成为共识。
如何理解软件定义汽车?
汽车是工业革命的代表产品,与钢铁、齿轮、发动机、燃效率等密切相关。现在所谓的软件定义汽车,就是在信息技术革命下,把汽车转型为软硬件结合的产品。
说起软件定义汽车,第一个提出者是大众集团的CEO迪斯。迪斯预言,未来90%的创新将在软件上。
迪斯承认与特斯拉在软件方面的差距,深切感受到了危机感,迪斯害怕大众成为下一个诺基亚,想让ID.3成为像甲壳虫和高尔夫一样的大众里程碑式的车型,甲壳虫定义了设计,高尔夫定义了机械,ID.3必须在软件上出彩。
因此,迪斯也被称为传统车企中第一个敢于“杀死”自己的人。
从商业的角度,一个产品归根结底是一系列功能的集合,来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而用户最终也是为产品功能买单。当产品功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期望,企业就要被迫转型。
这是基本的商业逻辑。
汽车已经走过了“机械定义汽车”、“成本定义汽车”、“性能定义汽车”的时代。现在传统车企迈出这么大的转型步伐,主要是因为车辆目前的功能以及未来的产品差异化已经需要由车载软件来实现。
工艺、技术的进步让产品制造趋于同质化,无论是发动机、变速箱还是底盘,车企在产品层面的优势变得不再明显。
类比于大部分人买手机时,对硬件的关注程度其实仅仅在于“看视频玩游戏不卡”“内存足够”,而用户真正离不开的是手机的系统、应用和生态,类似的趋势在汽车行业将逐步显现出来。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当硬件不足以满足差异化需求,具有更优秀的车机系统、更智能的互动体验、更智慧的驾驶体验的产品无疑更受欢迎。一旦放任竞争对手做出差异化,自己的产品将毫无还手之力,如同当初诺基亚面对智能手机一样。
而且,传统汽车在交付后,属性基本固定,无法或者很难更改,只有依靠年度改款、中期改款甚至更新换代来实现更新,迭代周期和成本都很高。消费者要想尝试新技术、新功能,只有换车,成本也很高。
软件定义汽车意味着汽车将具有“成长”属性,可以不断修复BUG、更新功能、完善算法,给消费者带来用户体验的极大提升,甚至逐步实现当前不能实现的功能,大大缩短功能的迭代周期,降低成本。
以售价超百万的奔驰经典车型GL450和特斯拉Model 3来对比一下,你就知道什么是产品代差。
这或许是大众面对特斯拉,深切感受到的危机所在。因此,果敢决绝的大众撸起袖子,毅然去追赶傲然屹立于潮头的特斯拉,向来重视利润的丰田也不得不放手一搏。
虽然软件定义汽车至关重要,但目前看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包括电子电气架构、半导体、硬件平台化与预置、自主开发与否等方面。
整车电子架构的集中化
受到电子电气架构的制约,传统的OTA只局限于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等特定功能。假如说一辆车有60个ECU,分别由不同的Tire1开发,有着不同的嵌入式软件和底层代码。这种分布式的架构在整车层面造成了相当大的冗余和BOM成本,而且整车企业并没有权限去维护和更新ECU。
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集中化,即使用中央处理器对不同的域处理器和ECU 进行统一管理,可以降低硬件的冗余、BOM成本和OEM对众多Tire1的依赖,模式是自主开发软件还是深度绑定Tire1还有待进一步的摸索。
半导体算力的提升
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集中化,需要半导体算力的满足。
如自动驾驶的落地需要一颗小型化、算力强大的计算平台,如Mobileye的Eye Q4/Q5、英伟达Drive系列、华为的MDC600、特斯拉的FSD,还需要与之配套的运存LPDDR4/5及大容量存储eMMC/UFS/SSD等用于数据的处理和保存。
国产OEM厂商可能没有芯片自研能力,可以与供应商合作来满足自身域控制器的研发需求。
硬件标准化与算力预置
软件决定产品性能,但是硬件决定产品的天花板,再强大的功能也要依托硬件的实现,软件定义汽车的前提是要做到硬件标准化,进而实现软硬分离。
传统OEM的商业模式不考虑后续的升级需求,在成本压力巨大的竞争模式下,不可能预留芯片算力和存储空间、冗余的模块用于后续的升级,基本上都是刚刚好满足当前功能需求,想要增加功能或者算力,只能更换平台、方案或更换零件。
特斯拉提供的硬件升级服务,能从AP2.0/2.5升级为AP3.0,MCU1.0升级为MCU 2.0的服务,硬件的升级对芯片方案、接口平台化,底层软件兼容有较高的要求,要做到硬件的通用性和标准化,为国产供应商的产品开发流程和售后维护提供新的思路。
自主研发or合作共赢?
传统OEM更擅长的是对传统供应链的管控,对软件的把控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可能需要绑定一家Tire1合作开发。互联网造车出生就带有互联网的基因,对软件的把控方面可能会更有优势,但对整车产品力的打造和消费者的认可度方面还需要打磨。
无论是汽车行业老兵、还是互联网入局新贵,各家有各家的玩法,但最终都要落地到可落地的产品上,需要有消费者为技术买单。
写在最后:
正如软件颠覆手机一样,未来的汽车,也将由软件来定义。汽车的软件、芯片、计算能力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其地位甚至有望超越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三大件。这场变革远比手机行业复杂的多,一系列的难题和挑战正等着解决,这些问题正是企业的机会!
推荐阅读:梦想女人网